
【说明】2022团支部年度工作述职报告【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共青团工作报告 篇一各位代表、同志们:
春天,一年梦想伊始的美好时节;五年,一曲壮美绚丽的青春之歌。今天,我们汇聚千千万万南粤青少年的梦想相会云山麓下,共同回顾过去,携手展望未来。下面,我代表共青团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共筑中国梦,同圆广东梦,服务青年梦,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接续奋斗。
广东是共青团事业的发源地。遥想91年前,在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一大批怀揣梦想的青年聚首广州东园,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新纪元,点燃了一代中华儿女的新梦想。现实与历史交汇,梦想与时代交织。此时此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91年来,广东共青团开风气之先,应时代之变,引领一代代青年把青春梦与民族梦相连,将成长路与家国路互通,在南海之滨演绎着美丽的青春故事,书写了难忘的动人篇章。
一、执着追梦的广东共青团与南粤青年
这五年,广东共青团与南粤青年听从党的号召,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迎接新挑战,追随前辈的寻梦之旅,走过了又一个梦想成真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争做理想的信使,突出思想引导,南粤青年追梦的方向更加坚定。
遵循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分众化、时代感要求,我们梳理出不同群体实施分类引导,1100万红领巾童心向党,1500万大学生、企业青年、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与祖国共奋进”,共同唱响“劳动·创造·奋斗”青春之歌。各行各业的“十大杰青”、“五四奖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青年成长注入“正能量”。在省委省政府、团中央的指导下、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在广州东园修建“团一大”纪念广场,建成青少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面对“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新情况,我们主动进入“微时代”,成立全团首个省级团委新媒体工作室,建立全团首个共青团微博群,开通广东共青团微信集群,实施“掌上共青团工程”,聚拢新媒体粉丝550万,位居全团之首。连续5年开展“五四”网络青年节,设计“我的中国梦”、“我与祖国合个影”、“寻找向上的力量”等网络大讨论,转发评论达200万次。推出“青春体”歌曲、“红领巾心向党”动漫、“青春正能量”微电影等“青春广货”,全省推出优秀青年文化产品1200件,在全团新媒体和文化成果展览会上,被中央领导称赞为“广东有好多个第一”。
五年来,我们争做社会的脊梁,围绕党政中心,南粤青年追梦的步伐更加有力。
发挥青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我们依托各级青联、青企协启动创新引擎,“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订单式培训”促进行业提效。实施广东青年领军企业上市孵化工程,开展青年粤商菁英与厅长“面对面”,搭建青年、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举办中美菁英智慧峰会,吸引海外学人纵论“岭南青年十问”,把脉广东经济。联合知名电商企业开办电子商务“粤青学院”,推动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纳入全省农村金融督查考评,6万多名青年成功就业创业。围绕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整合6500万元完成省委省政府扶贫“双到”任务。
适应市场经济充分发育和社会结构深刻转型下青年聚集方式的变化,我们实施“好社会·亲青汇”广东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建立广东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筹集2715万元“种子”基金和项目对接基金,创建1005家“亲青家园”,成功注册235家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实施竞争培优机制,推动青年社会组织“抢接政府订单”超过6000万元。推出亲青汇训练营等系列平台,联系凝聚社会组织骨干超过1.8万人次,牢牢掌握了覆盖“社会领域”青年的主动权,初步探寻了一条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新路径。“好社会·亲青汇”项目获得2012年“广东省社会管理创新奖”,中山市建设枢纽型组织成果获“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奖”优胜奖,成为唯一获奖的团属工作项目。
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窗口和独特优势。我们着力完善公益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公益志愿文化节、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志愿服务广交会等“粤味”十足的公益志愿品牌。我们保持志愿服务在全团的排头兵地位,在全国率先设立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的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率先推出志愿服务“地图”和“志愿时”系统,修订省级志愿服务条例,筹资6000多万元做强做大省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募集2200万元支援汶川抗震救灾、860万元支援玉树灾区、1700万元支援广西、云南抗旱救灾、首批1200万元“雅安青少年救灾基金”驰援四川,危难时刻彰显南粤青年的大爱精神。200多万名志愿者激情奉献广州亚运亚残运和深圳大运会,成为南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580万,参与志愿服务人次超过2800万,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亿小时。
五年来,我们争做行动的英雄,供给优质服务,南粤青少年与梦想的距离更加切近。
2600多万青年产业工人是广东特有的省情,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加快社会融入、打通成长通道。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首开全国先河,实施“圆梦计划”,东莞率先试点并在全省复制推广,全省共帮助19638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重燃“大学梦”,该项目被列入团中央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试点、教育部继续教育试点和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精心设计全省青年产业工人“玫瑰节”,成立全国首家省级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建立覆盖22万青年产业工人的“青工手机学堂”,帮助他们实现“婚恋梦”、“文学梦”和“学习梦”。
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今天在校的大学生,明天就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我们以“挑战杯”为龙头,致力于打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赛事,五年共有209件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项目荣获全国奖。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社团节为大学生搭建才艺“大舞台”,U势界、启航杯、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职场“初体验”,暑期“三下乡”、“福彩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服务基层社区、调研国计民生,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彰显了广东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帮扶困难青少年群体是团工作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我们坚持办好“十件青年民生实事”,希望工程五年筹集捐款捐物近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3万多人,援建“希望小学”256所、“希望家园”343所、“幸福厨房”141间。开展“南粤会亲”、“青春情暖”、“周末剧场”、“留守少年儿童夏令营”、“红领巾 ……此处隐藏15467个字……单位团青组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为驻村青年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将机关团青组织服务基层的目光聚焦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把党的关怀、社会的关注送到他们心坎里。
三、坚持省直机关团青工作的群众性,当好桥梁,精准服务机关青年。
深刻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离开了群众性,群团组织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壳化。省委书记陈敏尔指出:群众性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与群众共甘苦,就是要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怀深情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要千方百计地了解和掌握机关青年想什么盼什么。在座的各位团青干部,除极少数刚刚履新到团青工作岗位,绝大多数应该从事团青工作都在2年以上,要问及你所在单位青年最期盼什么,最期待什么,最需要什么,也许没有一个能准确阐述,娓娓道来。毋庸置疑,这就是当前机关团青组织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这就是机关青年对团青组织“无感”的症结所在,我们大家要高度重视,加以解决。省直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建立健全联系广大机关青年的直通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团青组织我想对你说”意见征集活动,广泛倾听机关青年利益述求,了解机关青年现实困难和问题,要注重畅通征集活动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布团青组织班子成员电子邮箱,运用单位机关青年QQ群、微信群等媒介,确保机关青年能够随时反映个体需求,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省直团工委将适时对意见征集活动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列入机关团青组织年度风采展示评审分值。组织开展省直机关青年问卷调查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针对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要切实做好机关团青工作的“顶层设计”。围绕征集到的青年述求、工作建议设计谋划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机关团青组织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马上解决;针对需要加以时日解决的,通过构建服务新载体新平台,逐步解决;针对机关团青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主动协调各方帮助解决;针对目前解决困难较大的难题,要及时向单位机关党组织乃至于党组党委反映,借助党组织的力量予以解决。省直机关青年需要的帮助和服务必然多种多样,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注重分清需求的轻重缓急,分清需求的整体与“个案”,坚决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机关青年所急,党政所需,自己能为的领域找准着力点、发力点,扬长避短,做到服务精准,供需对路。要探索建立机关团青组织服务评价制度,在机关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满意度调查,听取意见建议,评定工作水准,做出工作研判,提供决策参考。年终,省直团工委将探索开展抽样调查工作。
要千方百计地服务机关青年所急所盼。当今社会思想多元,竞争激烈,省直机关青年在意识形态、职场生活、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纠结,省直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主动作为,走进青年,与青年交朋友,面对面,实打实的交流交心,把脉思想症结,做好疏导工作,将情感交流、说服教育、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有机结合,真真做到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在润物无声中理顺心结。要注重不同机关青年群体在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生活态度方面的思想意识关键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各有侧重地指导,着力增强机关团青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通过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帮助机关青年树立高尚的生活情趣,强健身体素养,保持身心健康。要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帮助机关青年展现自我,获得认可。年内,省直团工委将联合部分机关团青组织举办青年联谊活动。要通过聘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努力缓解机关青年工作和生活压力,促使机关青年始终朝气蓬勃,拥有理性平和,良好的心态。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团,着力提升机关团青工作科学化水平。
指出的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点准了群团工作穴位,切中了群团工作要害。省委书记陈敏尔要求全省各级群团组织要深挖细照自身的“四化”问题,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加以解决。省直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充分认识“四化“等问题的严重危害,坚持从严治团,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机关团青工作科学化水平。
坚决破除机关团青工作“四化”问题。省直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牢固树立以机关青年群众为本的理念,改变作风,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到机关青年群众当中,搞好服务。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摒弃用简单行政手段开展团青工作,邀请机关青年共同设计工作,共同部署工作,共同评议先进,确保机关青年喜闻乐见,群体信服。机关团青组织要克服重精英、轻草根的倾向,注重将基层优秀青年吸纳为组织领导集体成员,彰显群众性。今年,省直青联将组织召开四届二次全委会,议程将涉及委员增补工作,我们将按要求,扩大基层委员代表比例。机关团青工作和活动要避免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结合机关青年群体多样化、小众化的兴趣和需求特性,开展工作,将工作做到机关青年群体心坎上。
坚决推动机关团青工作创新。机关团青工作要真正活起来,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下功夫。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立足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方式创新,减少中间环节,推动机关团青组织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作效能。构建“互联网+机关团青工作”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贯穿到机关青年工作的方方面面,开展网上机关青年服务工作。建立机关青年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引入第三方评议,以机关青年满意度为衡量机关团青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尺。机关各级团青组织要善于打造工作品牌,努力确保机关团青工作既有“声势”,更接“地气”,既有“声音”,更有“足印”。
坚决强化机关团青干部队伍。省直机关团青干部是不是履职作为,是不是强调责任担当,直接影响着机关团青组织作用发挥。省直机关团青干部要站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站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定位工作。要牢记机关党组织希望,广大青年信赖,矢志在机关青年事业中奋力拼搏。坚持眼睛向下,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机关团青干部走基层工作,着力强化机关团青组织存在价值,走进青年,贴近青年,服务青年。着力强化省直团工委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的能力,组织完成换届工作。为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检验机关团青干部工作成效,组织开展机关团青工作风采展示,作出分值评审,按照优秀、较好、一般等次排位,在省直机关予以通报。
坚决扩大机关团青组织有效覆盖。通过几年的努力,省直机关单位团青组织建立健全工作基本实现,但还是存在不足,例如:一些单位团青组织长期不换届,团青组织人员不按要求配备等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今年,省直团工委将年度团青组织建设目标,设定为一级厅局下属二三级单位团青组织的建立健全,年终,省直团工委将组织考核,未完成工作目标的,其一级厅局风采展示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
同志们,年度的工作蓝图已经绘就,精彩的工作画卷期待我们妆点,让我们携手相牵手,同心前行,团结带领省直机关广大团员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凝聚青春力量,在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风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2团支部年度工作述职报告【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