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新版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等式的复习和具体实例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2.通过例题教会学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教会学生通过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
1.创设情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考虑多个不等式联合的解法。2.通过例题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并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
1.通过数轴的表示不等式组的解,让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使他们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2.在对例题的讲解中,使学生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即每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从而渗透“交集”的思想。
3.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 的情况。难点 :1.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之间的关系。2.灵活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请学生观看购物街转转盘游戏。(在看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看游戏规则:转轮上平均分布着5、10、15一直到100共20个数字。每位选手最多有两次机会。选手转动转轮的数字之和,最大且不超过100者为胜出,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选手每次必须把转轮转动1圈才有效。)
设第三位选手第二次转的数字为x,他要胜出应满足什么条件? 预设学生
1x?10?75,预设学生2
x?10?教师提出问题:这两个条件只需满足一个还是缺一不可?
预设学生:同时具备?x?10?75
x?10?100?教师活动:
1、讲解联立符号的作用,并引入课题。2、给出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设计意图】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探究性,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本课题。学生活动
用心找一找:下列不等式组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x?4?2x?x?2?1?2y?7?6?x?2?2a?7?1?(1)?(2)?(3)?1(4)?(5)?5x?3?4x?1 3x?3?1x?33a?3?0?1??7?2x?6?3x?x?预设学生1:(2)(3)(4)(5)预设学生2:(2)(4)(5)预设学生3:(2)(4)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问题一:?x?10?75这两个不等式的解分别是什么呢?
x?10?100?x?65 ?x?90?问题二:怎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呢?
什么是不等式组的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得出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不等式组的解的表示方法。文字语言:大于65小于或等于90的数。图形语言: o***0
数学式子:65<x≤90 学生活动:探究不等式组的解
问题: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并找出其中的规律(1)?x?3?x?2?x?3?x?3(2)?(3)?(4)? ?x?7?x?5?x?5?x?7学生预设1:通过数轴,能求出不等式组的解
学生预设2:找不出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数轴寻找不等式组的解,并表示出来,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善于现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
(1)不等式组?x?5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____________则不等式组的解为 x?2?x?5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则不等式组的解?x?2(2)不等式组?为
(3)不等式组?x?1的解为 x?2?x?1的解为 x?2?(4)不等式组 ?2.选择题:(1)不等式组?x?2的解是()x?2?2 ?2 c.无解 ?2(2)不等式组?x?2的负整数解是()x?3?a.–2,0,-1 b.-2 c.–2,-1 d.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准确找出不等式组的解,在找不等式组的解的过程中引入整数解。四、合作小结,课外探索 学生活动:
1每位同学写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2、同桌的两个不等式组在一起叫做什么?三位同学的不等式组在一起呢?
3、每位同学把你所写的不等式解出来;
4、同桌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在生生、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和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五、布置作业
3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生产量相同),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有效地复习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x?10?75?x?10?100?x?65 文字语言:大于?x?9065小于或等于90的数。图形语言: o***0数学式子:65<x≤90
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并找出其中的规律(1)?x?3?x?7(2)?x?2?x?3?x?5(3)?x?5(4)规律:大大取大,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为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二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活动一 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 3x+1=4
2. x-2=3
3. 2x+ ……此处隐藏1263个字……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的考察。
3.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 篇六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5、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吗?
1、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学生每人交30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为迎接新年,班委会计划购买100元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解:1、y=30n
y是函数,n是自变量
2、n是函数,a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刚才所举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数学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如第一题中的学生数n必须是正整数。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实数,与都有意义。
(3)小题的是一个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题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题,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的被开方数是.
同理,第(6)小题也是二次根式,是被开方数,
小结: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函数的解析式是整数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片面地认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师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求出使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与次类似。
但象第(4)小题,有些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将答案写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在这里就直接拿过来用。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讲清“且”与“或”。说明这里与是并且的关系。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5元,一般车保管费是每次一辆0.3元。
(1)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次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
解:(1)
(x是正整数,
(2)若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则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间
总结: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这样,就要求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函数,当自变量时,相应的函数y的值是。60叫做这个函数当时的函数值。
例3、求下列函数当时的函数值:
(1)————(2)—————
(3)————(4)——————
注:本例既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体会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以此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二)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有关函数的概念。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业:习题13.2a组2、3、5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版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