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5-02-14 08:54:13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集锦9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农技推广工作总结》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农技推广工作总结》相关的范文。

篇1: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我于1995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省XXX学校(原XXX农校)农学专业,取得了中专学历。同年7月被分配到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承担试验示范,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展示园区、技术咨询,病虫草鼠防治等工作。20xx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取得了本科学历,至今已参加工作18年。多年来凭着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和热爱,把自己所掌握和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完全用于生产实践中,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和农户的认可和赞同,多年来先后获得XXX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单位先进个人多次。回顾几年来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增产增效。

本着对新技术先试验,再示范,最后推广的原则,确保了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几年来,主持了无公害玉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丰收计划项目;主持省市站大豆生产情况监测项目;省高产创建项目;承担了农业部标准粮田项目和主持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主持了农大寒地水稻优质施肥技术研究;参与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野生大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主持了省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市站大豆、玉米不同肥料试验等项目;主持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这项技术三年累计全县推广278万亩,平均亩产608.6公斤,亩增产玉米57.3公斤,为全县总增产玉米1.6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9亿元。

二、搞好科技培训,实施科技入户。

一是编写培训教材;二是借“科技入户百千万工程”和“科普之冬”的强劲东风,实施科技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农户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三是利用XX电视台的《农业科技讲座专栏》和《黑土季风专栏》进行农业科技电视讲座。通过科技入户锻炼了自己实践能力,使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展现和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三、建立展示基地,注重示范推广。

每年都进行农业科技的展示,形成了农业技术展示网络,带动了全县各项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加快了科技传播,搭建了科技人员服务平台。

四、开展技术咨询,解决疑难问题。

每年都按照农事季节,去村进屯到田间地头进行咨询指导,避免了农户造成不应发生的损失,增加了经济效益。

多年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提高了全县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为服务“三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我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篇2: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宣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在区农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农民增收作为工作核心,狠抓粮食生产,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各项为农服务措施,全力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支持和稳定了我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区共种植早稻34.47万亩,中稻一季稻32.68万亩。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水稻单产和质量,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以宣区政办[20xx]14号文件下发《关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创立名牌、提升效益”的要求,重点推广六项关键技术:

①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超级稻为主的优质品种;

②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③主攻水稻早育稀植技术为代表的培育壮秧技术;

④加快推广以抛秧、直播、免耕为代表的轻型栽培技术;

⑤配套推广防高温热害、节水溉灌为代表的避灾节本技术;

⑥大力推广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精确管理技术。

力争xx年粮食总产突破10亿斤,全面提高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开展水稻优质高产攻关:

①早稻高产攻关示范:xx年在全区推广种植中组3号5万亩,并配套推广其高产栽培技术。在五星乡建立千亩高产示范区,推进我区早稻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②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在溪口镇建立500亩绿色稻米基地,统一供种、统一催芽育苗、统一播栽、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全程提供服务。

③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组织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等16个新品种评比试验,筛选适宜我区种植的超级稻品种,推广相应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④专用品种高产示范:以太湖糯等品种为主,在孙埠、五星、朱桥等乡镇建立5000亩高产示范片,为我区黄酒酿造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3、积极参与推广“一烟一稻”高产、高效模式。配合区烟草发展局做好模式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促进烟农增收。

二、做好植保工作,控制重大病虫暴发危害

1、加强测报工作。对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一代二化螟等重点病虫害开展系统性测报,印发《病虫情报》八期,制作可视化预报一期。做好资料整理和原始数据存档工作,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和准确率,提高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率,保证了我区午季作物和水稻生产安全、高效。扩大测报范围,将茶叶、栝楼等重点经济作物逐步纳入测报范围。

2、积极稳妥推进统防统治示范。xx年的统防统治示范,在稻飞虱特大发生的情况下,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控制了农药用量和高毒农药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镇政府和农民积极性很高,为积极稳妥的加以推进,今年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洪林镇七景村、洪林村,建立5000亩的统防统治示范片,并与种粮大户合作建立村级百亩示范片。利用病虫情报、广播电视、明白纸、短信等多种方式传递病虫防治信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一步探索建立统防统治机制的适宜途径与模式。

3、强化检疫工作。以种子检疫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检疫职能。配合市植保站对九洲市场种子调运检疫开展检查,做好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的普查和防除工作。

三、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抓好技术培训与指导,做好服务工作,推进我区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化、集中化生产,引导农民走“一乡(村)一品”发展之路。重点是①抓好茶叶无公害示范园建设,指导杨柳、古泉优良品种无性系茶苗基地建设;推广茶树良种,逐步淘汰有性育苗;建立杨柳百亩乌牛早示范园;做好溪口、杨柳优质茶基地、加工企业技术服务工作。②建设水东200亩“雄风” ……此处隐藏17352个字……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二是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示范户的生产实际,制定年度技术指导方案、分户技术指导方案。三是与示范户分析、讨论增收渠道,积极主动参与产前、产中直至产后的跟踪服务工作,引导示范户与市场对接,实现增产增收。四是根据农时以及示范户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入户,对每个示范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还通过电话与示范户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此外,我站还请专家进行了4次集中培训和3次现场观摩交流经验。项目期间,先后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这10户示范户均以种植番茄、辣椒、黄瓜等品种。他们采用的是常规的种植技术连年种植,导致作物易受到病害,土质恶化。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外,我还指导他们进行水旱轮作,合理施肥,增施钾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每穗果绿熟期时,及时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如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病株,保证田园清洁。如九鸦村九鸦坪队黄德的2亩地因常年种植番茄极易感染青枯病、枯萎病等病害,施用农药效果也不理想。在我建议下留1亩继续种植番茄,另1亩则在种植了一季早稻后再进行秋季番茄的种植。连续种植番茄的那亩地因连续的种植病害严重,茄果因疫病、炭疽病等造成烂果、裂果导致产量低下,春、秋两季的产量一共只收了5600斤;而另一亩因轮作了一季水稻,不仅病害减轻了,植株长势良好,因施足有机肥也使得果实品质极好,一季秋番茄就收了6100斤。通过这个项目让农户充分了解了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主推的技术等,使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还辐射带动了200多户种植户。我站还在尖山镇西沟村建立了一个面积为5亩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为指导科技示范户们提供了更具体、更有效的学习目标。

三、成就我与科技示范户新的发展

与科技示范近距离的接触,使我能更好的向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工作带来了更好的成效。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激发了科技示范户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勇气,使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蔬菜产业的增产增收、全面升级有了新发展。

四、今后的打算

1、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帮助指导科技示范户。

2、根据各科技示范户的需要,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给他们下一步种植的品种提供相关信息。

3、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科技示范户需要的前提下,及时沟通联系相关部门、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科学种植的技术。

4、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篇9: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20xx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根据农时季节,下乡进行生产调查,研究技术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做好超前技术服务。在开展主体技术培训方面,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培训;二是通过县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组织农民推广员等多渠道培训;三是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集中村、组群众召开技术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下乡进行生产技术调查18次,开展技术培训18000人次,发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县电视台专题技术讲座12期,向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报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等20多份。

科技下乡包村技术服务。在站长带领下,组织2名高级农艺师,7名农艺师,经常出车做好巡回指导,到乡、村与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进行麦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县电视台做了跟踪报道。通过巡回指导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麦在遇到冬春季寒潮频繁,低温寡照,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温使穗粒数减少;后期多阴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虫害后发作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减产幅度很小。据调查,小麦平均单产273.8公斤,较20xx年减产20.8公斤,减7.06%。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小麦生长稳健。据在重阳镇半川村调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习惯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为37.3g,最低只有33.3g;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粮作物上,全面落实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学除草、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我县秋粮在今年生育期间阴雨寡照低温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等灾害,压低了灾害损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虫危害较多,我们在水稻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稻区田间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村、组召开培训会,指导稻农科学防治,合理用药,使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达到家喻户晓,落实到田间地头。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1.2.1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进行试种观察,已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今年继续进行“三明139”黑木耳300袋品种及栽培观察试验,品种特性及袋式地栽试验;从鲁山县引进段木香菇进行分离制种试验。

1.2.2示范:在粮食生产上,在丹水、田关、回车等乡镇建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全面落实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在示范方内实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取土化验,统一供配方肥,统一播期播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小麦示范方每个乡镇示范面积3000-5000亩,平均亩产320kg,较2011年产量基础平均每亩增30kg。农技站结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在回车镇建立示范区3880亩,其中吴岗村1350亩,王营村1300亩,大块地村1230亩。据收获前调查,平均亩穗数30.2万,穗粒数31.8粒,千粒重39.2g,平均亩产320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5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8.2g,平均亩产293.1kg增产26.9kg,增幅9.2%。丹水、田关示范区平均亩穗数29.8万,穗粒数32.2粒,千粒重39.5g,平均亩产322.2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3万,穗粒数30.9粒,千粒重38.5g,平均亩产296.3kg增产25.9kg,增幅8.7%。在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在今年灾害天气条件下,示范区明显减轻了雨涝灾害,较未示范区增产2成以上。在五里桥镇北堂村和五里桥村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经收获前测产,平均亩成穗19.2万,穗粒数125.8粒,千粒重27.5g,平均亩产564.6kg,取得了好的效果。

《农技推广工作总结(集锦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